首页 > 人工智能仿真
国务院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和教育部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》等政策相继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聚集,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学科,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,以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,是服务地方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优化学校专业布局,提高专业建设内涵的重要路径。
构建更加面向产业发展需求、更加符合 "AI+"和 "互联网+"时代背景的特色专业集群,实现规模、质量、内涵的协同发展,真正走出一条面向市场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。
目前,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缺少基于大数据行业、图像处理、机器学习相关实践环境、资源及案例的支撑。同时,基于人工智能科学研究领域所需的算法算力、模型、组件、数据等相关科研环境还需完善。
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特点,建设面向人工智能实践教学体系,集实践教学环境、软硬件平台、教学实验案例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室,有利于完善AI专业实践教学体系,提升AI科研创新能力 ,促进师生综合能力培养。
针对实验实训环境构建、科研双创成果转化、产业人才能力供求匹配等痛点,从实践培养角度辅助支撑学校专业建设、课程教学、课题研究、轻量级产品研发、创新项目孵化等活动,完善与提升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,赋能产业实践人才培养。
人工智能实验室整体技术架构由硬件设施、资源管理、软件平台及教学资源等模块组成。实验室软件平台均支持私有化部署,多平台支持单点登录,实验资源与平台无缝集成,平台内置的模型算法可以通过画布拖拽的方式快速搭建训练流程,操作界面简洁直观。
多层次性教学体系,人工智能实训室按照人工智能基础教学、人工智能实训应用教学、人工智能测评应用三个层次来搭建,实现理论,实训,考评的层层推进、相互融合。
再结合典型的神经网络、算法实现人工智能分析的应用场景与案例,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方面的综合训练,从而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的由点及面、理论到应用、涵盖原理验证/综合应用/自主设计及创新的多层次实验体系。
搭建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实验与科研环境,将理论课程中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与学习中,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项目实践能力。
使得学生所学与企业项目人才需求无缝衔接,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配合。